Advertisements

忘給女兒買飲料!寶媽被4歲女兒「連踹3腳」 爸爸隨後的舉動「引人深思」路人支持:絕不能慣著

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最常見的就是體現在對孩子物質上的滿足,甚至可以說是有求必應,覺得別的孩子有的東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這樣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別人滿足他的要求是理所應當,想要的東西也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從而漸漸變得自私自利。


其實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長大了之後也很難自然改正。作為父母,還是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多注意,一旦發現孩子有什麼不好的行為時,家長就應及時制止,並且給孩子立好規矩,教導孩子如何改正,把一些不良的行為扼殺在小時候。


二、父母該如何幫孩子立規矩?

1、把握時機

大量心理學研究顯示:3-6歲是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有85-90%的行為習慣、性格都是在這個階段養成的。所以家長們在孩子這個階段應多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發現不好的苗頭及時制止改正。

Advertisements

2、跟孩子溝通簡單易懂

家長們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應多些耐心,並且做到盡量簡單,讓孩子能夠真正理解父母的意思。從孩子的獨立能力,禮貌待人,學會感恩等方面教育孩子,盡量簡單化,如「飯錢便後要洗手」「有意見要表達,哭不能解決問題」等。


Advertisements

3、家長們統一立場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全家人一定要統一立場,堅持原則,不然如果爸爸媽媽雖然管教嚴格,但是爺爺奶奶又十分溺愛,會讓孩子感到困惑,也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事先可以開個家庭會議,全家統一意見,才能教育好孩子。


4、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是模仿父母的。因此父母在日常和孩子的相處過程就要更加註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自然也會跟著父母往好的方向學。

5、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

在幫助孩子培養改正習慣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獎懲制度。比如孩子如果表現好可以給予一些適當的獎勵,獎勵什麼可以徵詢孩子的意見,可以是看半小時動畫片,一個玩具等。相應的孩子如果表現不好也有適當的懲罰。

另外,家長也可以給孩子提供改錯的機會,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也讓孩子知道自己雖然犯了錯誤但是還可以彌補。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