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家長別不在意!兒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孩子 長大後差距明顯:現在啃還來得及嗎?

嬰兒剛出生時總有幾個小特徵看起來很正常,但是年齡的增大,如果孩子還在延續一些不良習慣,對他們的身體發育是存在弊端的,父母要重視起來。


Advertisements

差不多在寶寶出生5個月左右,就會get到一項新技能——啃腳丫!

看著寶寶抱著小腳啃得津津有味,寶媽也覺得萌萌噠,又擔心孩子這樣做會不會吃進細菌,從而影響到健康。

一些新手寶媽還以為孩子餓了呢,連忙給他沖奶粉、拿磨牙棒,可惜都不好使。當你試圖將孩子的小腳挪開,小嬰兒還不樂意呢,會伸出手來繼續夠自己的腳,有的還會哇哇大哭,表示抗議。


Advertisements

其實他不是餓了,也沒那麼矯情,需要完全處於「無菌」的環境,而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說明TA變「聰明」了。

為什麼小寶寶痴迷於「啃腳丫」?

1)口欲期

弗洛伊德認為,1歲內是寶寶的口欲期,嬰兒會通過口腔來認識世界,喜歡嘗試多種事物。

處於口欲期的寶寶,總是會把自己能抓到的一切都放進嘴裡「品嘗」一下,包括「吃手指」和「啃腳」,口腔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開端。

2)磨牙

一般來說,大部分寶寶在4~7個月開始萌牙,最遲也到10個月。

寶寶長牙期間牙床會有些癢或者不舒服,寶寶通過啃腳丫能夠讓牙床稍微舒服一些,總是樂此不疲。

Advertisements

之所以拒絕媽媽的磨牙棒而是啃腳,或許也是因為「口感不錯」吧。

3)探索世界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對外部世界會感到十分好奇,就喜歡用嘴巴去探索一番。而且隨著小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已經能夠做出「抱腳啃」的高難度動作了,怎能錯過?


兒時啃腳丫和「不啃腳」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幾乎每個寶寶都會經歷吃手、啃腳的階段,有些卻被父母強力制止,被迫中斷。別小看了這一個動作,事實上從小啃過腳丫的孩子和從不啃腳的孩子,長大後3點差距明顯。

1)手眼協調能力

啃腳丫能夠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肢體平衡能力,從而促進大腦的發育。

而反過來說,抬腿是大運動發展,啃腳是精細動作,能同時做到這兩點,本身也說明孩子的大腦調控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Advertisements

從這一點上來看,從小愛啃腳的孩子,長大後動作會更加流暢協調,勝人一籌。


2)情緒調節能力

啃腳丫的過程也是寶寶進行自我安慰的過程,通過啃腳獲得了安全感,不用爸媽哄就能玩得很好。長大後的情緒管理也比較好,不用父母多操心。

Advertisements

而那些被父母打斷「啃腳」的孩子,很可能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焦躁不安,遇到點小事就發脾氣,自我調控能力比較差,甚至咬人。

孫瑞雪在談到兒童敏感期時提到:嬰兒出生後,口是他們連接自己和外部世界最自然的通道。

Advertisements

如果孩子口欲期被無情打斷,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就會向後延長,出現啃指甲或者咬人等的行為。


3)認識世界的能力

父母怕臟、怕咬壞了,對孩子的正常行為進行呵斥,孩子可能因此變得膽小,畏畏縮縮,在面對新鮮事物時難以適應,很多入園遇到困難的孩子,背後都有家長過度保護的影子。


而那些被父母允許去探索的孩子,更加勇敢和有自信心,適應能力也會更強。啃腳是孩子嬰兒時期的無意識動作,卻可能造成孩子將來截然不同的兩種走向,父母要引起注意。

不少網友看完寶寶啃腳的好處後,感嘆生命的神奇,並表示「我現在啃還來得及嗎」?


如何讓寶寶「歡快」地啃腳?

要保證寶寶腳丫乾淨,勤給寶寶洗腳,尤其是寶寶會爬後再啃腳,父母一定要及時給孩子清潔,避免將一些病菌帶入口內。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