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養「外室」享齊人之福! 相伴54年的髮妻剛走 他「把小三領進門」 6個孩子與他反目成仇

在古人看來,人世間最好的愛情莫過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直到如今,這依然是很多情侶,夫妻的盼望.

但是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夠攜手到老的夫妻並不多,因而這裡面有很多人為不可控的因素,在所有的不可控因素中,死亡最是讓人感到畏懼。

而從以前很多事例來看,讓人畏懼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因死亡所帶來的一切變化。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茅以升作為中國著名的橋樑專家,最為人熟知的貢獻就是修建了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座大型橋樑——錢塘江大橋。作為中國橋樑史上的里程碑,這座讓人嘆為觀止的大橋依然屹立於世。茅以升一直在為中國的橋樑建築努力,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大橋的建造也有他的參與。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值得敬佩的建築工程學家,在自己的家庭關係上卻沒能給世人做好表率,以至於至死也沒得到6個孩子的原諒。

茅以升的第一段婚姻開始於他17歲那年,1913年,因為父母的安排,他和比自己大一歲的戴傳蕙有了婚約。當時18歲的戴傳蕙亭亭玉立,舉止端莊,茅以升內心對未婚妻還是很滿意的。

婚後,就像茅以升想象中的那樣,戴傳蕙溫柔體貼,是一個完美的賢內助,甚至在工作上也能給丈夫中肯的建議。在妻子的幫助下,茅以升得以專心研究事業,他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而每當茅以升在橋樑設計上出現問題時,戴傳蕙也一直陪著他,給他鼓勵和安慰。在修建錢塘江大橋時,茅以升要面對很多問題,而戴傳蕙在婚後為他生下了6個孩子,在戰亂年代她還要操心家中瑣事,本身已經焦頭爛額,可丈夫的事業也讓她非常擔心,重壓之下,戴傳蕙患上了抑鬱症。

很長一段時間中,戴傳蕙都處於一種悶悶不樂的情緒中,但在錢塘江大橋設計完工後,她的病情有明顯改善。在婚後生活中,戴傳蕙一直扮演一個賢妻良母的角色,甚至茅以升的成就都與她有很大關係,可是這樣的戴傳蕙卻還是沒能阻止丈夫的變心。

二、背棄婚約,再娶嬌妻

女人對婚姻的看法只有一種;男人對婚姻的看法卻有一千零一種。1946年,茅以升因工作到上海出差,也開始了和戴傳蕙的分居生活。

在上海,茅以升遇到了20歲的權桂雲。那時候茅以升已經50歲了,可是功成名就的他早已疲倦了戴傳蕙的人老珠黃,男人的劣根性在面對誘惑時暴露無遺。

茅以升和權桂雲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對她的喜愛也越來越深,後來兩個人生下了一個女兒,眼見著孩子都生下來了,他也就不顧老臉地跟戴傳蕙攤牌了。

戴傳蕙沒想到自己全心付出這麼多年就換回了這樣的結果,她沒有吵鬧,也沒有發聲,只是此後再也沒在她臉上看見過笑容。本來就身患抑鬱的戴傳蕙終於在1967年因病去世,二人已相伴54年,茅以升也十分痛心,可是他還要考慮另一個家庭。

對於妻子的死,他感慨良多,最終決定將在外的妻子權桂雲和女兒帶回家,給她一個名分。就這樣,妻子剛去世他就把新歡領進門,即使有很多人反對、即使此時戴傳蕙屍骨未寒。

三、矛盾升級,父子反目

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價。茅以升在髮妻剛去世、屍骨未寒之時,就將在外的妻兒娶回了家,這一行為傷透了他和戴傳蕙孩子的心。

他們有自己的判斷,母親為這個家操持多年,不僅沒能換來父親的忠貞,他反而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而且他還在母親屍骨未寒的時候把別的女人給帶進了家,他根本一點都不尊重母親。

6個孩子都為母親打抱不平,堅決反對父親的決定,可是並沒能改變什麼。只是茅以升的堅持也沒能換來他想要的結果,一方面,幾個孩子在這件事後都疏遠了自己,甚至大兒子寧願住賓館都不願回家見他。茅以升一直等待著孩子的原諒,可6個孩子至死也不原諒他。

另一方面,權桂雲雖然如願以償嫁到了茅家,可是因為多人反對,她自己內心也不舒服,幾年後便鬱鬱而終,只留下一個女兒照顧晚年的茅以升。

雖然茅以升取得了很高的人生成就,但在他的家庭與婚姻中他永遠是有污點的一方,愛情和婚姻本應該是平等的,在婚姻中不忠的人勢必會遭到眾人的唾棄,茅以升沒有扮演好丈夫和父親的角色。

雖然他有追逐愛情的權利,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結了婚的人就要對自己的家庭負責,何況戴傳蕙陪伴了他這麼多年,曾經給予他無限的安慰與幫助,為他操勞家庭多年,為他生下6個孩子。

這段婚姻對於戴傳蕙和茅以升來說都是悲哀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多年全心全意的付出依然無法白頭偕老,對於戴傳蕙來說,她以為的愛情沒能得到丈夫的認可,即使她付出了一切也是徒勞,而人性的複雜多變也不是一紙婚約可以定義的。

只要人活著,就會有三千煩惱絲,與其花大半輩子時間來修復一個可能隨時出現的bug,不如一開始的時候就擦亮雙眼,看清愛情的本質。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婚姻生活依舊道阻且長,且行且珍惜。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