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2天立夏!牢記:「做3事,吃2樣,忌3事」 遵從傳統「福財至家門」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立夏作為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春之暮,夏之始。世間裡的萬物都開始勃發,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繁茂景象,各種農作物也包含在其中,很多夏收的作物都已進入到了生長後期,夏季收成基本已成定局,故而,自古就有了「立夏看夏」的說法。

同時,立夏的到來也意味著水稻栽插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要進入大忙的季節,對於以農業為主的古代人來說,立夏這一節氣是十分重要的。

關於立夏這一日的習俗和講究也是非常多的,其中最需牢牢記住的是要「做3事,吃2樣、忌3事」,以求保佑今年五穀豐登,自己和家人也能健康度過「苦夏」。明日就立夏了,這些傳統記得遵從,福財也會隨之進家門。

做3事:

1、迎夏:立夏的夏不僅僅指的是夏天的意思,還有「大」的含義在其中,隨著天氣越加炎熱,陽氣漸長,春天播種下的植物也都已經茁壯成長、直立長大了。因此,對於古代農耕社會來說,立夏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在這天基本能大致看出今年的收成如何,所以大家都很重視立夏這日的禮俗。

在古代每逢立夏到來,皇帝就會率領著眾多官臣一起到皇城的南郊處舉行隆重的迎夏儀式,群臣統一穿上硃色的官服,再配以同色的玉佩、馬匹及車旗。在迎夏儀式上,要恭送掌管春季的青帝離開,再迎接掌管夏季的赤帝到來,並祈求上天保佑今年能迎來豐收。

待儀式結束後,各位官員會再趕往各地,鼓勵各地的農民們努力耕作能夠喜迎豐收,百姓們的日子也會吃喝不愁過得更好一些。

2、掛蛋: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在進入夏天後,很多人都會因炎熱的天氣而變得四肢乏力,食慾減退,人不僅沒有了精神頭,還消瘦了很多,這種情況就被古人稱為「疰夏」,尤其是孩子最容易患上疰夏。

後來人們認為只要在立夏這天把繩編成絲網袋,放入煮熟冷卻後的雞蛋,在中午前掛在孩子的胸前,就不會再得疰夏了。這天孩子們紛紛掛著雞蛋,也會湊在一起玩斗蛋遊戲,將雞蛋兩兩相撞,看誰的雞蛋蛋殼最後破,誰便是今年立夏的最大贏家,而破殼後的雞蛋,孩子們也都吃進了肚子裡再開開心心的回家。

實際上,掛蛋這個習俗只是大家寄予了一個家人孩子健康度夏的希望在裡面,其實吃雞蛋確實能夠很好的為身體補充營養提高身體素質,說不定會真的有效避免疰夏,而且孩子在斗蛋時也收穫了快樂,對身心都有好處。如今到了立夏這天,大家也可以煮雞蛋給孩子掛著,再帶著孩子一起玩斗蛋遊戲、吃雞蛋,讓孩子體驗一下民俗的樂趣。

3、秤人:現今很多人家裡都會有一台體重秤,時刻關注自己的體重,並希望能瘦一些。而在古代人們也是會上秤稱體重,尤其是在立夏這天,每個村的村口都會放上一桿能秤人的大秤,村裡的大人和孩子都會坐上去稱出自己的體重,旁邊還有專業的司秤人,邊打秤花,邊說吉利話,祝孩子們學業有成能考取狀元當官,祝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大人順風順水財源滾滾等。

不過古人稱體重和現代人的目的是相反的,他們覺得胖點身體才會更健康。所以為了避免夏天得疰夏而消瘦,就將立夏稱的體重記下來,等到立秋時再稱一次,若是發現體重掉的過多,就會在秋天多進補一些,把夏天掉的斤數再好好吃回來,讓自己健健康康的過冬。

吃2樣:

1、吃新:在江南一帶,有一項習俗是「立夏嘗新」,也就是指要吃一些這個時間剛剛新鮮長出來的鮮嫩食物。像蘇州就要吃麥子、櫻桃和青梅這「三新」,並且要先將「三新」祭祖,之後再食用。而無錫則把九種適宜立夏吃的時鮮分為地三鮮、水三鮮、樹三鮮,它們都是新鮮長成、結出來的食物,常熟吃新、嘗新的品種更多,被稱為「九葷十八素」,像鯽魚、鹵蝦、鹹蛋、蠶豆、黃瓜、豌豆等等。

各地「吃新」的內容都有所不同,但唯一一點相同的就是會吃新收的麥子,這時金黃的麥子剛成熟開始進入收割期,不管是直接烤著吃,還是磨成麵粉做成麵條吃都很香。給大家推薦一個肉醬拌面的做法,立夏這天可以用新麥做著吃。

推薦食譜:【肉醬拌面】

食材:麵條、五花肉末、豆芽、胡蘿蔔、黃瓜、黃豆、雞蛋、黃豆、花生

第一步:黃豆加水浸泡,煮鍋接水倒入黃豆,煮熟撈出,綠豆芽沖洗後,也倒入沸水中焯煮十秒,撈出過涼,再炸些花生米,搗碎備用。

第二步:黃瓜和胡蘿蔔分別洗凈擦細絲,雞蛋煮熟去殼,對半切開,再切些薑絲、蒜末、蔥花。

第三步:起鍋燒油,下入姜蒜炒香,倒入五花肉末炒散炒至變色,加一勺料酒、一勺黃豆醬、兩勺甜麵醬,炒香炒成肉醬盛出。

第四步:煮鍋接水燒開,下入麵條煮熟撈出,過遍涼水,碼上綠豆芽、胡蘿蔔絲、黃瓜絲,放上雞蛋、黃豆、花生碎,澆上兩勺肉醬,撒上蔥花拌勻食用。

2、吃竹筍:民間有流傳這麼一句話叫「立夏吃竹筍,雙腿腳骨健」,細長的竹筍,加上一節一節的樣子看起來很像人的雙腿和腳骨。於是,這種野筍就被取名為「腳骨筍」,並被賦予了「吃筍拄腿」的寓意,只要在立夏這天吃了腳骨筍,自己的雙腿及腳骨就會如筍一般強勁有力,做到健步如飛。

而且筍的營養價值很高,自古以來都有「菜中珍品」的美譽,也是希望在筍還未完全長老之前多吃一些,多從筍中獲取些營養,讓身體健康,遠離疾病,順利度過夏天。

推薦食譜:【泡椒竹筍】

食材:竹筍、泡椒、小米椒、蒜、姜、花椒、小蔥

第一步:竹筍剝皮洗凈,切成長段,另切些小米椒圈、蒜片、薑片和蔥段備用。

第二步:煮鍋接水燒開,放一勺鹽,倒入筍段焯水煮五分鐘撈出,控干水分。

第三步:把筍段裝入無水無油的密封罐裡,放入小米椒、姜蒜片、蔥段,再加一小把花椒。

第四步:罐子裡倒入兩勺泡椒,碗中倒入兩勺白醋和一勺白糖、一勺鹽,加適量涼白開攪勻倒入筍段裡,蓋上蓋子搖晃,腌制一夜入味即可。

忌3事:

1、忌坐門檻:關於立夏這天最大的忌諱就是坐門檻,道光十年的《太湖縣誌》中就有記載說:「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介毋坐門檻,毋晝寑,謂愁夏多倦病也」。說的就是在立夏這天一旦坐了門檻,整個夏天裡就會多病多疲倦,日日精神不振,甚至會影響到一整年的精氣神,是不吉利的兆頭。

而且,據說門檻最初的設立之意是將霉運等不好的東西隔絕在門外,以保佑家中平安、幸福,若是立夏這天坐了就會有損效果,也變得容易觸霉頭。

其實,這項忌諱得存在也是有道理在其中的,立夏雖代表著進入了夏天,但這時的溫度還並未徹底升高而變得炎熱,甚至北方很多地方才剛剛有了仲春的感覺。陽氣初升地面寒氣還未徹底散去,大地還是一片冰涼,而距離地面最近的門檻也依然聚集著寒氣,若是坐在門檻上,寒氣還是會隨之進入體內,夏天就會容易疲倦乏力,或是引起生病。

2、忌貪涼:立夏剛至,氣溫有所上升,很多地區中午的溫度都已達到了三十度,在外面待一會就被熱的出汗。於是乎有很多人都換上了短袖,甚至在家裡也吹起了空調。

但立夏正屬於春夏交接之時,余寒未盡,還時常有風雨。所以最好還是別急於脫減衣物,更不要這麼早的開始吹空調,不然身體還是很容易受到風寒,體內積攢過多的濕氣,從而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像冰糕、冷飲也要少吃少喝,以免刺激到腸胃,如果真的很熱,可以適當的喝些綠豆湯或是西瓜等汁水多的水果來解熱。

3、忌動土:在許多地方都有立夏不能動土的講究,據老人說是因為每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前的十八天這個時間段裡都是「土旺」的意思,是不能動土、破土的,不然會沖犯了土神,動了土煞。而在傳說中動土煞也是形煞裡最大的一種煞氣,會改變屋宅周圍的氣場,從而再影響到居住人的運勢。

這一忌諱雖只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也並沒有具體的科學依據在裡面,但如果是對這方面比較講究的家庭有最近要動土的計劃,那記得往後延遲一兩天,等立夏這天過完再開始動土。

立夏過後,天氣開始逐漸炎熱起來,很容易導致食慾下降,心情變得煩躁,還可能會上火。所以,在飲食上盡量吃的清淡一些,像大魚大肉、油炸食品、燒烤、火鍋等這類油膩辛辣的食物就要少吃了。關鍵初夏天氣也比較多變,腸胃也容易出現不適,再吃的過於油膩、辛辣,是不利於腸胃健康的,最好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且水分多、易消化的時令果蔬。

文章來源: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