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俗話說:「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是什麼意思?原來好男、好女的「標準」大不一樣!
「因為有言語,你勝於野獸,若是語無倫次,野獸就勝於你。」在語言的世界裡,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委婉含蓄。可以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拉進人們的關係,讓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語言是有魅力的,可以簡簡單單,也可以閃閃發光。
Advertisements
在宋朝張端義的《貴耳集》中有一句話:「言簡理盡,遂成王言」,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語言的魅力,用簡單的話來表達道理,這樣的話就像帝王所說出來的一樣,具有很大的權威性。因此在中國文化中有複雜的文言文,也有簡單的俗語,即是用很簡單直白的話來表達觀點看法和一些道理。
俗語與文人才子所說所寫的不一樣,它更加簡單,且朗朗上口,在民間有很高的傳播性,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來上那麼一兩句。俗語簡單,通俗易懂,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句話,就表達出一種觀點,優秀的男人毛髮旺盛稠密,在古代十分看重毛髮。
Advertisements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就解釋到為什麼清朝時,人們剪辮子痛哭流涕的場景。古時,毛髮茂密更加容易受到女性的喜歡,若是兩個人各方面相差不大,人們則會看毛髮的濃密程度,古人認為毛髮稠密則說明他身強力壯,可以更好的照顧家庭,做農活。
而「鞭春」則是「迎春牛」。中國古代重農抑商,人們非常注重農業的發展,在立春的時候,古人則會舉行祭祀等活動。在農村有「迎春牛」這樣的儀式,其實迎接的並不是真的牛,而是用紙做一隻春牛,在裡面裝滿食物, 這樣其實是為讓老天保佑,在這一年糧食豐收。
Advertisements
春牛做好裝滿食物之後,選定讓一個人拿著鞭子去將它打碎,裡面的食物都會掉出來。大家則會去搶掉落的食物,鞭打的人因距離牛最近,便可以獲得很多的食物。不過一些家裡殷實的人是不屑於去爭搶這些食物的,這就是迎春牛的活動。
而關於下一句,則更好理解了,唐代以「胖」為美,但那時候的「胖」並不是我們所說的體重。那時候的「胖」其實是指豐滿、豐腴的美,可不是我們今天認為的體重越重越好,因此大家一般都喜歡略微豐腴的女子。太瘦的女子常被認為不健康,農活繁重,看著太瘦就沒力氣,農活或許做得不好。如今都追求瘦,不過也應適度保持身體健康。
Advertisements
而其中「不看燈」的大概意思就是說,不去看花燈,花燈是一種很美好的事物,具有很大的欣賞價值。但因古代娛樂活動比較少,看花燈則成為人們消遣的一種樂趣。不過在古代的時候,一般以男人為尊,女性則會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說看花燈這種事情,一般女性就不可以去,去了則被人認為行為不檢點。
在古代,出現許多這樣的俗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民間有著很高的傳播度,而古代很多人也以此為準則。這被認為是一代人的智慧,毋庸置疑,一個身體健康和行為舉止端莊的人一般都頗受大家的歡迎。這種描述人的俗語之外,當然還有許多描述天氣自然景觀的俗語。
古代注重農業發展,但那時候並沒有天氣預報,於是人們很是善於觀察。「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有蛇出沒的話,晚上很有可能會下雨」。這些都是古代人民的智慧。「辭達則止,不貴多言」在古代的時候,很多人注重言語的簡潔,如果事情緊急,還長篇大論的話,則會導致事情耽誤。
語言可以最直接表達一個人的觀點看法,在使用語言的時候,也應該合理使用。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在使用語言時,也應該注意表達方式。可以委婉,也可以直接,但總是需要知道語言的藝術,讓每一句話都可以發揮它最佳的作用。
參考資料:
《俗話說》
俗話:「宅子現四喜 家中出能人」具體指哪四喜?寓意「美好的祝福」你家出現過嗎?
「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這句詩取自王建的《田家行》,詩人目睹田間大豐收,百姓們笑口歡顏,自己也跟著很開心。
從古至今,不論是田間地頭的漁民、百姓,又或者是廟堂之高的將相、公侯,無人不期望一個美好的明天,無人不希望自家裡接連逢喜事、出能人。
俗語、民謠相較於詩詞歌賦,雖不及後者字句精妙、意蘊悠長,卻是信得過的粗道理。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經驗,在許多傳承下來的俗語中,更是飽含著一種殷切的期望和祝願。
今天說的是「宅子現四喜,家裡出能人」,「四喜」聽起來玄妙,卻是家中常見事物。在古人看來,四喜的出現竟預示家中會出能人,預測不一定準確,卻是實打實的美好祝福。
一、喜鵲臨門
「喜鵲聲唶唶,俗雲報喜鳴」,喜鵲在傳統文化中代表著吉祥如意,不僅為市井百姓所喜愛,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們也不惜筆墨以喜鵲入詩、入詞,以傳後世。
喜鵲本身長得就很可愛,作為鴉科的一種鳥類,有十多個品種,大多數都在40~50厘米之間,較為常見的喜鵲,在頭部、頸部、背部至尾部均為黑色。腹部是一大片白色,身上羽毛在陽光中呈現出紫綠顏色,顯得賞心悅目。
喜鵲是雜食性的鳥類,在很早之前,便被人類定義為「益鳥」。尤其在中國民間,出於對喜鵲的愛護,基本上沒人會捕殺這種鳥類。
於是,喜鵲便經常出沒於人類活動地區,在其繁殖期會大量捕食昆蟲,這大概是農民朋友最喜聞樂見的一段時期。
喜鵲臨門,並不容易。就像好運和福氣不會輕易來到自己身邊一樣,一旦清晨起來,發現喜鵲蹲在自家窗前嘰嘰喳喳。那麼恭喜你,好運要來了。
在古人看來,這是近期會有好事發生的徵兆,如果你有工作,可能你將會升職加薪得到領導認可,又或者會有貴人來臨。
二、燕子築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雖然詩人是在描繪時事,但並不妨礙咱們尋常百姓家,對燕子的歡迎。有人說燕子不會飛入苦寒之門,這倒是有些偏見。從鳥類的習性來說,對於豪宅和貧窮之家,燕子應該沒有什麼概念。
燕子願意接近人類,與喜鵲一樣,人類也很愛護這類鳥類,尤其是每次燕子在遷往南方過冬的時候,循環往複,來回住進尋常百姓家,讓人覺得燕子是一種念舊、懂人情的神鳥,後來也被一些詩人寄託了遊子渴望回家的思念之情。
「離洋舍島伴春歸,織柳銜泥剪雨非。不傍豪門親百姓,呢喃蜜語兩依偎」。燕子體型嬌小,翅膀尖而窄,古代人們又將其稱之為玄鳥。
燕子築窩,說明家宅安寧,家庭成員互幫互助,因此易出能人,似乎也就說得過去了。
三、枯木逢春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完全枯死的樹木是不會再生的。不過古人所以為的枯木逢春,則是指因為冬季寒冷時節的來臨,而暫時枯萎的樹木。
由此可見,枯木逢春是一年中常見的現象。若是每家每戶都能見到枯木逢春,那麼「出能人」似乎太廉價了些,這當然是一種美好的祝福。
一年到頭,人不能總無精打采,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可能這一年來,你還真沒遇見過什麼喜事。
但是若一日走出家門,門口挺過嚴冬的樹木抽發新枝,散發嫩綠,想到這句「枯木逢春,家中喜事」的說法,是不是能讓心情好上些許呢?
四、喜蛛天降
《詩疏》載:「『喜子』一名長腳,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喜蛛來源歷史頗久,往上追溯竟與七夕節相關。
南北朝時期,七夕節有「喜蛛應巧」這一習俗(在此之前都是穿針乞巧)。人們會在七月初七晚上去野外捉來喜蛛,將捉來的喜蛛放在首飾盒裡或者其他器皿中,蓋上蓋子。
待第二天清晨時候,打開蓋子看看喜蛛有沒有在器皿之中結網,如果所結之網方圓得體,十分規整,那便說明這位乞巧者心靈手巧,是有福分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乞巧者大多是年輕女子。這一習俗,也是女子通過乞巧,來求得自己的幸福。
四喜之中,喜鵲臨門和燕子築窩難度很大,主要是現在很多人住在城裡,城市的喧囂與繁華並不適合鳥類的生存,尤其是家家戶戶門窗緊閉,人與人之間距離尚且如此遙遠,更別說人與自然了。
造成這般現狀,實屬無奈,畢竟文明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必要的犧牲是可以接受的,但這句俗語中所飽含的祝福,還望諸君收下:家有喜事,能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