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夜尿3、4次確診腎病!「腎好不好」一泡尿就能知曉?若尿液有3種「變化」應盡早檢查腎功能

腎臟是身體上重要的器官,其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某些毒物,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維護酸鹼平衡。另外腎臟也具有內分泌功能,維持內環境穩定,讓新陳代謝得以正常進行。


54歲的嚴先生,近兩個月內發現自己小便次數增多,尤其是在夜間,每晚需小便3-4次。並且尿液異常,泡沫增多。

簡單查體後發現,嚴先生的雙眼眼瞼蒼白,同時雙下肢和左上肢均有凹陷性水腫表現。


Advertisements

通過進一步的溝通得知,患者嚴先生早在一年前就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目眩,但是一直並未諮詢就診,直到三個月前頭暈癥狀加重,才在其他醫院進行了入院治療。

當時在治療過程中就發現了,患者嚴先生同時還伴有肢體水腫問題,參考各項檢查結果,判斷為腎病綜合征。

治療一周後,癥狀減輕,隨後出院。


Advertisements

出院後沒多久,又在近兩個月病情複發,癥狀加重,隨後便來我院就診。

根據患者嚴先生的描述,患者的肢體水腫癥狀在三個月前就已經出現了。

另外,我們推斷患者出現尿液異常的情況,也很可能要更早。

為便於更準確的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況,入院後,又建議患者做了各項相關的輔助檢查,檢查結果顯示:24小時內尿量尿總尿量為850ml,尿蛋白的濃度為381.05(mg/dL),尿蛋白總量為3039.28(mg/24H)。

此外,甘油三酯:2.36mmol/L,總膽固醇:10.02mmol/L,高密度脂蛋白: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7.28mmol/L。

綜合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來看,可初步判斷為,患者嚴先生患有原發性腎病綜合症,且血脂偏高。

Advertisements


考慮到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直接採取手術治療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出血風險,經過治療小組的研究分析,暫時建議患者主要進行減輕水腫治療,待癥狀有所緩解後,再考慮手術治療的方式。

另外,特意叮囑患者:在治療期間,以及今後的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特別留意身體表現出的各個信號。


腎臟好不好?其實從我們的尿液中,就能找到答案。

如果尿液有這幾種變化,就需要儘快檢查就診。


Advertisements

腎臟有問題,尿液會出現的幾種變化

腎臟和尿液的聯繫

腎臟在我們人體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器官之一。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能夠調節機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多餘的水分經腎臟過濾後被生成為尿液,排出體外。


Advertisements

這同時,還能夠把體內的很多代謝廢物,也一併隨尿液被清除,從而,達到維持體內內環境的健康和穩定。

既然我們了解到,尿液本身就有腎臟生成的,那麼腎臟一旦出現問題,則將直接會使尿液發生變化,換句話說,就是尿液所呈現出的各種狀態,是可以當作判斷腎臟是否健康的一種示警信號的。

從哪些方面觀察尿液?


Advertisements

1、尿量

一般情況下,一個正常成年人一日內,也就是24小時之內排泄的尿液量,大約是在1000~2000ml之間。兒童例外,兒童是要按體重來計算尿量的,明顯要多於成年人,在這裡我們不做詳細說明。

如果成人在24小時內的尿量,超過了2500毫升時,我們就可以稱為是多尿。當然多尿的情況也並不一定就都是病理性的,也存在暫時性多尿。

如飲水量過多,或者患者正在補液,甚至是使用了一些藥物,這些原因造成的多尿都是正常的表現。

但如果並不存在暫時性多尿因素,且並非偶然出現多尿的情況,而是連續一段時間內每日的排尿量均在2500ml以上,這則可能提示存在病理上的問題,患者應當引起注意。如常見的糖尿病、尿崩症、單純性的腎臟疾病,急慢性腎衰,以及腎炎等等這幾類疾病,都有多尿的表現,要儘快做腎臟相關的檢查治療。

Advertisements


當成年人24小時內的尿量低於400毫升時,我們會稱為是少尿。更有甚者,在24小時內排出的尿量低於100毫升,或者是12小時內沒有尿液排出,則可被稱為無尿。

表現為少尿的原因,有可能是脫水,或者是休克,甚至是心力衰竭等等這些原因所致。

如果是在腎臟功能方面的話,也可能是腎結石、尿路狹窄、腫瘤壓迫引起的尿路梗阻,或者排尿功能有障礙等等,都會導致尿量變少,甚至是出現無尿的情況。

無論是尿量增多,還是減少,一旦超過正常波動範圍後,患者都要警惕,應當儘快去正規醫院檢查就診。

其次,除了尿量外,尿液顏色也是需要我們特別留意的。


2、顏色

我們知道正常尿液為淺黃色或黃色,有時因飲水過多,還可能會接近透明地無色。

但如果尿液中的紅細胞異常增多時,就可能會出現血尿,血尿可分為肉眼可見的血尿和鏡下血尿兩種。常見於血尿表現的病變有:泌尿系統腫瘤、急性腎小球腎炎,以及輸尿管結石等。

又如尿液顏色特別黃時,也可能有尿路感染的風險,或者是存在慢性腎衰竭的病變的可能性。如果色澤達到濃茶樣時,要考慮肝膽病變的發生。


還有部分患者排出的尿液,呈乳糜尿、結晶尿,及膿尿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時,應立即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化驗。

另外,如果像患者嚴先生一樣,尿液中出現大量泡沫,且持久不消。提示為尿液中蛋白增多,應當儘快做尿微量蛋白的相關檢查。

最後,腎臟功能的正常與否,還與尿液的氣味有一定的關係。


3、氣味

正常尿液在剛排出時,氣味是很微弱的,久置後才會有氨臭味。但如果尿液在剛剛排出的時候,就有刺鼻的臭味,或者有其他特殊味道。

除了於與攝入的食物飲品有關外,也可能提示為病變性尿液。

常見的如泌尿系統疾病,就會導致尿液有濃烈的氨臭味,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常有爛蘋果氣味兒。

遇到這些情況,患者都需要重視,及時檢查治療。

腎臟疾病的癥狀除了尿液發生改變外,常見的癥狀還包括噁心、嘔吐,肢體或眼瞼浮腫,甚至會伴有頭暈心慌等等。患者一旦發現,都應當儘快諮詢就診。


總結

尿液,它確實是被人體排出體外的廢物,也因此常被嫌棄,沒有人願意多看它一眼。但其實,尿液所呈現出的狀態,可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腎臟功能。想知道你的腎臟好不好,觀察其尿液就能夠了解到。所以,建議患者朋友們,在平時養成留心觀察尿液的習慣,一旦發現尿液有變化,可以儘早去正規醫院檢查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腎功能受損徵兆!阿姨起床小便「尿液泡沫多」醫生:腎有問題 提醒「除了泡沫尿」6種症狀也別大意


前段時間,荊門的張阿姨(化名)起床小便時,發現尿液上漂浮著一層密密麻麻的泡沫,沒有馬上消散,但她以為只是喝水太少,上火。

幾天後,張阿姨照常去市一院複查高血壓,順便把小便情況告訴了醫生。經過檢查,醫生對她說,「可能由於高血壓控制不佳,你的腎出了點問題」。

張阿姨疑惑不解:明明只是小便不太好,怎麼會是腎病呢?


一、腎病不容易早發現

目前,大陸腎病患者已達1.32億,成年人患病率達10.8%,且具有持續增長、年輕化的趨勢。實際上,在台灣許多人身上,腎病正在悄悄發生,容易被忽視。


腎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即使出現夜尿增多、體力下降等問題,也會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原因在於,腎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在3/4腎單位喪失功能時才會出現較明顯的異常癥狀,但此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那麼,案例中的張阿姨為什麼會出現泡沫尿呢?

正常尿液顏色是淡黃透明的,尿液排出後,表面有一定的張力,產生一定量的泡沫,不過會很快消散。但當尿液中的成分發生改變時,比如蛋白、粘液增多,增加了尿液表面的張力,就會產生更多泡沫。對於腎病患者來說,腎臟被損害,尿液中的蛋白含量異常升高,尿液表面就會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大小不一,久不消失。

泡沫尿是腎病的重要臨床表現,很多人只知道這一個癥狀。其實,除了泡沫尿,腎病還會引起其他癥狀。


二、除了泡沫尿,腎病還有6個癥狀

1、水腫

具體表現為眼皮腫或下肢腫,眼皮腫常見於腎小球腎炎,是由於體內鈉鹽和水分過多造成的。下肢腫常見於腎病綜合征,是由於血蛋白低,水分滲出到血管外造成的。

2、尿量改變

正常成年人一天的尿量在1500 ml左右,如果夜間尿量在一天總尿量的1/3以上,說明是夜尿增多的表現,往往與腎小管損傷有關。此外,如果出現多尿(大於2500ml)或少尿(少於400ml),也應警惕腎臟問題。

3、血壓升高

腎臟發生病變後,會分泌一種稱為「腎素」的激素,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引起連鎖反應,導致血壓升高,也就是腎性高血壓,使血壓難以控制。同時,高血壓會損傷腎小球,降低腎功能,如不及時治療可形成惡性循環。


4、血尿

如果尿液中有大量的紅細胞,肉眼就可以看出來,在排除飲食、利福平等藥物因素後,很有可能是腎病導致的。

5、尿路癥狀

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不適癥狀,是泌尿系統感染的表現,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發燒等其他疾病,應引起重視。

6、皮膚瘙癢

腎病,尤其是尿毒症,會使體內的「毒素」無法代謝出去,引起持續性皮膚瘙癢,雖不威脅生命,但極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常規的止癢治療效果較差。


三、這些傷腎食物要少吃

每一天,我們的腎臟都要承擔很大的工作量,一刻不停地過濾和排泄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維持機體的水液代謝平衡、調節血壓等。我們的飲食、行為,都可能會將腎臟置於危險的境地,逐漸引發腎病。

在飲食方面,我們應該注意避免過多食用以下幾種食物。

1、過量的高蛋白食物

現有研究證實,高蛋白飲食可進一步損害腎病患者的腎功能,那對健康人群來說,會有同樣的後果嗎?

發表在《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上的荷蘭研究和韓國研究均表明,即使對於健康人群,高蛋白飲食也與腎功能惡化存在關係。

蛋白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但如果過量攝入,會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增加腎結石風險,可能損壞腎功能。因此,蛋白雖好,但攝入也講究適量。


2、高鹽食物

正常情況下,體內的鈉和鉀平衡可維持腎臟的正常運行。但如果大量攝入高鹽食物,會導致體內的鈉離子過多,出現水液失衡,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對腎臟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3、人工甜味劑

人工甜味劑(代糖)具有甜味,但它卻不是糖類,甜度是蔗糖的10倍以上,且不具有營養價值。研究表明,過量攝入人工甜味劑,會增加腎臟負擔,提高腎病風險。


想要腎臟健康,正確的飲食原則應該是: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

低鹽,就是限制鹽的攝入,包括鹽、醬油、味精、腌制食品等,每日鹽攝入量在5g以下。

低脂,就是少吃豬油、羊油、牛油等飽和脂肪酸,多用菜籽油、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還要限制動物內髒的攝入。動物內臟飽和脂肪酸和嘌呤的含量都比較高,不利於腎臟健康。

優質低蛋白,是指在既滿足蛋白質需求,又不增加腎臟負擔的情況下,選擇攝入優質低蛋白,比如奶、蛋、魚、大豆蛋白等,但不宜過多。根據腎臟疾病的輕重程度,每天在0.6-0.8g/kg即可。


此外,保護腎臟,預防腎臟疾病,還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少喝飲料,少喝酒,為腎臟減負。


參考資料:

[1]「高蛋白」飲食到底該怎麼吃?腎功能說了算!,醫學界風濕與腎病頻道,2020-12-05

[2]提示腎臟病的九大癥狀,你「中了」幾個?. 醫脈通腎內頻道. 2018-02-07

[3]7大損害腎臟的食物,最後一種出乎意料…… .醫學界.2021-01-11